报协简介 信息技术委员会 广告委员会 发行委员会 计划财务委员会 经济研究委员会 印刷物资委员会 行业报委员会 保障服务委员会 新媒体委员会
滚动新闻

今日推荐

糟蹋好书 编审脸红

2012-05-25

2012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副刊头条刊登《糟蹋好书-——说说〈战后欧洲史〉的翻译编校差错》,对该书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了批评

  www.sb688.com特约评论员新华推荐

  把“越南”(Vietnam)误译成“维也纳”(Vienna);把“冰球”硬说成“冰上曲棍球”;把足球队的“主教练”(Manager)贻笑大方地译成“经理;把地处东欧的波兰说成是在“远东地区”;不仅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译名前后不一,还把英国威尔士一个城市“斯旺西”的名称自说自话地翻译为“天鹅海市”……类似的差错不胜枚举。它们集中出现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战后欧洲史》上下两册中。

   2012522日人民日报副刊头条刊登《糟蹋好书-——说说〈战后欧洲史〉的翻译编校差错》,对该书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了批评。作者袁晰去年购买了由美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撰写的《战后欧洲史》上下两册,从去冬读到今春,认为这本断代史提供了大量史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其中朱特 2005年写成的书中预见了今天的希腊债务危机,足见其高见。

  但是袁晰撰文指出:“全书中错译、误译、张冠李戴、人名地名不规范的地方俯拾皆是,一方面说明译者历史文化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统稿、编辑、审稿、校对这些出版环节都没有认真工作。糟糕的翻译糟蹋了一本好书。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本书中破坏了汤的味道的远不止一颗臭老鼠屎……我只是一个爱好历史的普通读者,仅以一般速度通读了一遍全书,远非以职业校对的准确或咬文嚼字的严格来要求之,也没有水平和工夫逐字逐句对照中英文检查全书,仅是在阅读中就发现了这么多差错,大有在享受美食中不断吃到苍蝇的感觉。”“这些年粗制滥造的翻译书很多,但像《战后欧洲史》这样过分的还真不多见。93万字的两册书差错多得数不过来。”

  据介绍,该书中译本封面上的译者署名是“林骧华、唐敏等”,从书最后一页的“本书译者”名单可知这两册书的翻译为17位译者合作完成。译者简介还赫然写着:林骧华,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现任质量总监、外语学科总监、审读中心主任;唐敏,现任复旦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尖锐地批评:“如此不尊重原作者的劳动,如此漠视广大读者,如此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如此不珍惜自己的名誉,这样的人在大学任编审,谁还能相信这所大学的学术水平?这样的人在出版社当质量总监、审读主任,谁还敢买这家出版社的书?如果都是这些人掌管了出版社,中国人还能看什么书?长此以往,呜呼哀哉!”

  笔者认为,人民日报发表这篇书评,是对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领域内某些现象发出了批评的声音,传递出敢于揭丑、要讲真话的信号。就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批评文章的当天,新华社记者在一篇述评指出:“当中国大力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已成共识之时,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呼吁,在这股涌动的文化热潮中,要遏制文艺创作中‘虚火过旺’,谨防以量代质、回避崇高、批评缺位等三大隐忧”。

  据新华社报道,2011年我国出版图书数量过亿册,生产故事影片558部、电视剧15000集。这些数量均呈几何式增长,但同时出现以量代质的“虚胖”,有些为了博取“眼球”,甚至胡编乱造。当不少粗糙、恶俗、低俗作品泛滥时,文艺批评的声音很微弱,文艺批评实际上往往成了“文艺表扬”。

  人民日报这篇《糟蹋好书》,就是一篇敢于批评、能让相关编审读了脸红的好文章。在信息畅通的年代,相关编审人员一定已经得知自己的大名上了人民日报,不知他们有何感想?有什么整改表态?......详看全文

  

  

上海市报业协会会长吴芝麟、常务副秘书长陈晓虹、市报协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李翔、计划财务委员会主任陈贤等向石国雄介绍上海报业和市报协发展规划。(图)

中国报协驻会副会长石国雄来上海市报协调研(图)